顺应季节变化规律。人们的起居应该顺应夏季昼夜的变化规律,保持情绪快乐,精神饱满,使得自己的身心适应夏天的气候,心情畅达,气血宣畅,正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所谓:“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增加午休时间。
立夏之后,中午1~3点是气温最高的时候,容易出汗,消耗体力,极易疲劳,而且午饭之后,消化道的血供增多,大脑的血供减少,故人们中午总是精神不振,昏昏欲睡,因此要逐渐增加午休时间,以消除疲劳,保持精力充沛。
心脏病患者尤其应安排好午睡,调查表明,午饭后小憩30分钟可使心肌梗死的发病和死亡危险减少30%。其原因与午睡时血压下降、心率减慢,与白天的血压高峰出现一段低谷有关。采取合理的防暑降温措施。
烈日当头应尽量减少外出,并采取防暑降温措施,为心脏病患者营造出一个阴凉舒适、空气清新的居室环境。现在空调使用非常广泛,但很多人忽略了空调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影响。
由于空调房间门窗紧闭,室内空气质量较差,加上室内外温差极大,当人们从炎热的屋外进入空调房间时,气温骤降,血管收缩,可导致血压升高,从而使心血管疾病加重,甚至可引发高血压危象。所以选择在空调房间避暑的心血管病患者切记降温要缓步来,内外温差以小于8℃为宜。
在炎热的夏季,洗澡也可以带走一些体表的热量,减轻心中的烦躁之感。但应注意洗澡水温不宜太低,因水凉时可能发生血管痉挛,导致心绞痛;也不宜水温过高,这样会使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容易发生心血管缺血,导致意外。
洗澡时的适宜温度应该在40℃左右,以血压、脉搏无明显改变为宜。洗澡时间不宜过长,以10分钟为好,采用淋浴可减少对心脏的刺激。
此外,70%~80%的心血管病都在凌晨4时至上午10时之间发生,因而这一段时间被医学专家比喻为好发心血管病的“魔鬼时间”,若进行锻炼要避开这段时间,以免发生危险。
大部分心血管疾病患者常在深夜突然发病,主要是由于气候炎热,人们的睡眠质量往往欠佳,导致夜间血压升高,加重心血管的负担,所以我们要注意提高睡眠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