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过高容易加剧人们的紧张心理,使其烦躁不安、好发脾气,这是心火过旺所致。由发火生气引起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血压升高的情况并不少见,甚至可因此而发生猝死。据调查,在急性心肌梗死的发作诱因中,情绪激动所占比例为第一位。所以要做好精神养生,重在清心宁心,以制心火。
做到精神安静、笑口常开、自我调摄、制怒平和;不贪得无厌,不患得患失,不过喜伤心,不恼怒抑火,诚如孟子所说:“养心莫善于寡欲。”中医学认为“心主神明”,人的精神活动由心来主管。夏天属火,火气通于心,火性为阳,阳主动;加之心为火脏,两火相逢,心神易受扰动而不安,出现心神不宁,从而加重心的负担,不利于养心。
因此夏天首先要心静,俗话说“心静自然凉”,静则生阴,阴阳协调,才能保养心脏。立夏后在精神养生方面要多做安静的事情,如绘画、书法、听音乐、下棋、种花、钓鱼等,这些都可以调节精神、保持心情舒畅。
疾病调护
炎热的夏季,由于温度升高,全身外周血管扩张,血压较平时降低,因此高血压病患者应根据自身血压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调整药物,部分患者服药的剂量可适当有所减少,多选用长效、缓释的降压药以确保血压平稳、减少波动。其次,夏季人体出汗较多,电解质丢失,因此使用利尿剂降压,极易发生低血钾,最好尽量避免使用此类药物。所以心血管病患者必须严格按照医生的医嘱服药,不能擅自增减或停止用药,当症状加重时,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以防意外。
此外,最重要的是提高防病意识,切莫忽视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先兆。如果中老年人在夏季经常出现胸痛、心悸或头痛、眩晕、一过性晕厥等症状,不要以睡眠不好或过度劳累等原因来解释,应视为疾病先兆,尽快到医院检查,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中医学所崇尚的养生保健方法是:在外要顺应天地四时气候变化以避邪气,在内应调和情志,忌七情过激,同时陶冶情操,劳逸结合,正如《灵枢本神》所云:“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这些防病治病的养生理念,不仅适用于心血管病患者的养生调护,而且适用于当今社会关注自身健康、注重生活质量的每一个人。